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节 (第1/2页)
陆家玉也点头:“虽然技艺上有些像钱老的手法,但风格确实更像是谢老的。” 大家都在看那块玉雕,周围人都过来了,没一会儿,人都到齐了,所有的玉雕师都在这块玉料周围,大家各抒己见。 基本都在说,雕刻表现手法像钱老,但整体的风格却更像谢老。 水夷瑶观摩那块玉料,听众人这样说,摇摇头:“人家钱老之所以钻研花卉鸟虫,是因为花卉鸟虫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现技艺——他所追求的‘细雕’和‘长雕’。现在钱老的技艺明显已经提升很多了,在题材上突破才是必然。” 她评价道:“应当应分。” 钱老也是天工奖金奖玉雕师,之前获得金奖的作品是花卉题材“吊兰”。 那兰花的叶子,长足足三米,不仅特别长,还特别细,花叶宽度不到一厘米。 兰花叶上还有一只只仿真大小的蚂蚁,栩栩如生。 在工艺上来说,那代表了技艺上的一种极致,那样精湛的工艺表现,能给人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就远远看着都不敢靠近,生怕把它碰断了。 眼前的这只凤凰,虽然看起来和那兰花不是一个风格的作品,但看这凤凰的羽翼,都是根根分明,纤毫毕现。每一根羽翼上,都有更加清晰的绒毛。 把“细”表现到了更精湛的地步。 技艺上到了极致,那就会去题材上寻求突破了。像钱老这样的,是把花卉题材上的技艺钻研到了极致,所以探索了神兽题材。 从深度到广度的拓宽。 这样的探索其实是一种必然。 她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这只凤凰真的很美。 陆家玉听得点了点头:“确实……光看这凤凰羽毛,这技艺是钱老的代表性手法。” 而水夷瑶说得也很有道理,钱老虽然大半辈子都在做花卉题材,但那是因为花卉能更好的表现“细雕”和“长雕”,现在他在技艺上纯熟了,自然会在题材上做拓展。 毕竟,题材风格可以轻易改变,但手艺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来的。 陆家玉从手腕上摘了一枚手镯放在了托盘上:“我押这是钱老的作品。” 像这种品玉会,是要押宝助兴的。 众人看着她放下的手镯,都很意外。 那是一枚籽料手镯,还带着红色的皮色和毛孔,一眼看上去就是料性绝佳的,白度和油润度都非常出彩,就算是他们业内人看来,也是可以达到羊脂级的。 籽料很难出手镯,尤其还是这样成色的,而且还雕了东西,雕工也不错。 市面上现在基本看不到这样的手镯。 价值起码七位数靠中。 玩得挺大。 陆家玉却挺有信心的。 她的父亲就跟她说过,他们玉雕师是靠手艺吃饭的,他们要和同行竞争,要和机雕竞争,不想被饿死,那就得学习,不可自满。自满无法进步,迟早被饿死。 她知道钱老,是一位特认真钻研技艺的老玉雕师,自然会在他的路上追求进步。 只不过在场的人中,几乎都没有这种“预判”的眼光。 一般像钱老这种顶层的玉雕师,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固定的风格,意味着稳定,意味着低风险,但同一种风格走下去,总会走到底。 大家都没有想到钱老这么“顶层”的玉雕师也会继续学习,就算想到他会继续学习,也“预判”不到他会往哪个方向学习。 可水夷瑶就有这种看“长线”、看“趋势”的眼光,她会预判钱老的未来发展趋势。 “可是钱老明明是花卉雕刻大师……还是谢老的作品风格更像。”有人的籽料手串摘了下来,放到托盘的另一边,果断道:“我还是押谢老。” 这串手链也价值不菲。 它是一串大小均匀的籽料原石,一共六枚拇指大小的籽料,都是光白籽,带着毛孔的,穿成了一串手链。 玩得真的大。 水夷瑶从包里拿出了一枚籽料放到了钱老那边。她拿的是一枚洒金皮的籽儿。知道今天是这样性质的会,她也特意带了东西来押注,不过她做的成品都卖掉了,只剩下她进的原料石头。 不过,圈内大部分人都偏爱原石,她挑的这块也挺有特色,是好看的,所以没人会发现她是因为贫穷才拿的原石。 众人纷纷下注,基本都是两个答案。 钱老和谢老。 纵然有陆家玉的带领,但大家还是押谢老比较多。 风格上实在是太像了。 赵大伯看着众人的押注,神色复杂。 “所以,这到底是谁的作品?” 有人问他。 陆家玉也道:“赶紧说了吧,说了我好把我手镯拿回来,这手就光着,冷得很。” 赵大伯:“……” “这确实是钱老的新作品。” 陆家玉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