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83 李定国的结局 (第2/2页)
持外部军务大事。” 李定国与他意见不和,当下便各自行动。 磨盘战役后,李定国余众不过数千,势力很是窘迫。不过,不久之后,贺九仪从广南率万人来会合,祁三升、魏勇等均率部投归,李定国的军势稍振。 李定国将大营移孟琏,多造印敕,遍结土司,号召共同抗清。 沅江土司那嵩起兵响应。李 定国部坚持数月,被清军攻破,又移营孟艮,招安头人,耕种纳粮如郡县例。 吴三桂见无法扑灭大西军,又采取招降措施,一时农民军中不坚定分子纷纷投降。 公元1660年三月,吴三桂用贺九仪妻子劝降,贺九仪被说动。 李定国知道后,便把要去投降的贺九仪给杀。 李定国继续寻找朱由榔,连续上疏三十余封,可是,都石沉大海。 七月,白文选强攻缅都阿瓦失利回来,李定国才了解真相。 原来,缅甸扣住了永历帝朱由榔。 李定国听闻之后,决定攻缅抢出永历帝。 九月,李定国与白文选分别入缅。 十一月,李定国大败缅军,提出送还永历帝,作为退兵的的条件。 缅则回答:“你们要攻城,我也不怕,你们大军来这里,水土不服,将士会的病而死。” 第二年二月,白、李又合兵入缅,缅集众十五万,巨象千余头来战。 二人奋力苦战,大败缅军,渡锡箔江临金沙江窥缅城。 缅甸仍不交出永历帝。 李定国只得派兵造船渡江,五月,被缅兵捣毁船厂。 李定国大怒,围困缅城,不料军中老幼累累,军饥疫作,死亡相继,不得已移军亦渺赖山下。 八月,俩人又分兵攻缅,但出师不利,十六舟有五舟被击沉。 而缅甸呢,他们收到吴三桂的书信,得知吴三桂也带领大军到来,当下杀害永历从官四十余人,响应吴三桂。 白文选部得知后,情绪低落。 是月中旬,张国有、赵得胜劫持白文选欲降清,离开李定国。 李定国子嗣兴准备堵截,李定国不忍双方自相残杀,命令放还,率本部独进洞乌。 十二月,李定国又准备再度攻缅,忽闻缅王已献永历帝朱由榔于吴三桂,不由愤懑欲绝地说道:“势既不敌,追无能为!” 他只得移营景线。 公元1662年四月,李定国抵勐腊,遣官入车礼借兵,企图东山再起。 五月,礼部侍郎江国泰说服暹罗与李定国联姻,帮助象马,恢复云南。 蜀人马九功也从古剌返回,在云南已集四千人,愿为掎角之势。 李定国很高兴,欲图大举,哪里知道,天不助他,他的军中瘟疫流行,人马病死甚多。 李定国修表告天,祈求说道:“如果大势已去,希望老天让我李定国一人去死,不要再连累军民。” 六月十一日,李定国正逢四十二岁生日,突然发病! 这时的他,很可能也感染上瘟疫了! 这还不算惨的,紧接着,传来了永历帝在四月初八被吴三桂绞杀的消息! 李定国闻知后,恸哭不已,并命人为永历帝发丧,令全军将士穿白衣。 他自己披发徒跣,号诵抢地,两目皆血泪,大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 这时的他,病中再受这样的打击,整个人,已然挺不住了! 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国终于挺不住,死于勐腊,他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呜呼,身虽死,其人烈矣! 李定国死后,勐腊各族人民奉李定国为神,过晋王墓均膜拜,并于后山复建“汉王庙”,每年春节进行隆重祭祀。 李定国,可谓是南明第一名将,也是第一主帅,可惜,人再厉害也敌不过天意,徒令人遗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