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7章 225【洞房花烛夜】 (第1/2页)
闺房。 黄峨端坐在妆台前,傻笑望着镜中的自己。 “小姐今日端的是美若天仙。”丫鬟夏婵笑着夸赞,捧起珍珠翡翠冠给她戴上,这是官家女子才有资格戴的首饰,平民女子结婚只能佩戴璎珞。 黄峨对镜打量一阵,听到外边的喧哗声,连忙说:“快扶我起来。” 夏婵取笑道:“小姐等不及了呢。” “不许乱说!”黄峨红着脸啐道。 黄峨在丫鬟的搀扶下站起来,身穿一袭真红大袖衣,再配一条红罗裙。稚嫩俏丽的脸庞,被婚服映得平添几分美艳,就连旁边的丫鬟似乎都漂亮了许多。 堂屋里,女方主婚人,已经把王渊引入屋内。 周冲呈上一对大雁,这是自求亲以来,王渊送给黄家的第三对大雁。 主婚人念着祝告词,引导王渊向黄家祖宗行叩拜礼。这个礼仪,本该在黄家祠堂举行,但客居京城也没那么讲究了,在桌案上摆好祖宗灵位便可。 此时此刻,夏婵也扶着黄峨来到里屋,由主婚人引导着拜别父母。 “爹,娘,感谢二老的养育之恩,女儿今日便要嫁……”黄峨本来挺高兴的,突然间鼻子发酸,说着说着就开始抽泣抹泪。 聂夫人扶起女儿说:“傻丫头,今天应该高兴,别把妆给哭花了!” 黄珂也训诫女儿:“你嫁过去以后,应当孝顺舅姑(公婆)、敬爱夫君、抚育子女,切不可做违背女德之事!” 黄峨擦着眼泪道:“女儿谨记。” 聂夫人拿起红盖头,笑道:“来,娘给你盖上。” 王渊看到的,是已经披上盖头的新娘,由丫鬟扶着朝自己走来。 这种感觉挺奇妙,自己穿越时空数百年,今天居然真的要结婚了,王渊没来由的又想起宋灵儿。 牵着新娘来到大门外,王渊翻身上马,黄峨也坐进婚轿。 礼乐大作,队伍启程。 出了胡同,一直沿着大街往北走,街道两边全是看热闹的京城百姓。 “王二郎娶亲喽!” “新娘子好福气!” “……” 人群中不断传来起哄与贺喜声,可见王渊在京城的人气很旺。 王渊骑着马儿,不断朝街道两旁拱手,于是又响起阵阵欢呼与喝彩。 明代的平民百姓结婚,新郎可以穿九品官服,而且是带补子那种,或租或借反正讨个彩头。王渊今天则穿着红色便服,头戴状元乌纱帽,这玩意儿是从国子监借来的。 如此行头,又胯着高头大马,可谓春风得意、神采飞扬,不知把街边多少女娘看得心旌荡漾。 黄峨坐在轿中有些闷热,忍不住摘下盖头,问道:“婵儿,这是到哪里了?” “什么?”夏婵没听清楚,四下里声音实在太吵。 黄峨干脆掀开轿帘一角,偷偷朝外边看去,只见街边黑压压的到处是人。 “唉哟,小姐你可不能这样,”夏婵连忙将轿帘盖回去,大声说道,“就快了,再走一阵便是西直门大街!” “那还挺远的。”黄峨莫名焦躁。 这条路,她近半年来经常走,以前也不觉得很长啊。 在一种度日如年的心理状态当中,迎亲队伍终于出了西直门,抬眼便可见到王家大宅的围墙。 围墙西侧不远处,是一桌桌露天酒席,王家的佃户可以敞开了吃。一些京中混混帮闲,也主动跑来凑热闹,反正这路边流水席是免费的,回去还可以吹嘘自己喝了王二郎的喜酒。 “小姐,到了!”夏婵提醒。 黄峨只感到轿子一沉,连忙把盖头给重新披上,然后被夏婵搀扶着下轿。 “小姐,慢点,别踩到地了。”夏婵说道。 有几个王家仆人,将棉布袋子铺在地上。 黄峨必须踩踏布袋而行,仆人们不断捡起后边的布袋,铺到黄峨前方的道路上。这个仪式叫“传席”,穷人家用麻袋,富人家用锦缎。反正新娘离开娘家之后,直至洞房之前,双脚都不能沾地。 二位新人来到堂屋,桌案上同样摆着王家的列祖列宗。 “礼拜天地!” “礼拜高堂!” “夫妻交拜!” “礼毕!” 这套仪式,源于北宋,成型于明代。各地略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 袁达麻溜拿着一根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