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节 (第3/4页)
建对外据点吧。” “三郎你可真是孝顺啊!” 对于怀疑消息的正确性,却还是坚定的要把‘加利福尼亚’这块土地扒拉到自己怀中的朱慈燐,杨太后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只得摇摇头,吩咐人通知夏时,让他再联系当地的印第安人。从印第安人手中花钱买下加利福尼亚。 不提精通、主管皇家商事的夏时是怎么威逼利诱从当地的印第安人手中买下加利福尼亚州的,泰昌十一年、这一年风调雨顺,平时时不时就冒出来膈应人的干旱、蝗灾,水涝、冰雹啊,通通没有来。而且在朱慈燐这个皇帝的言传身教下,大明民间也兴起了在国外买地皮修建住宅的风潮,据大明厂卫暗探调查得知、到泰昌十四年、朱慈燐大婚亲政为止,短短三年间,大明商人就从目光短浅、只知道从内吸血的‘奸商’转变成了到处圈地盘、搞殖民的资本家。这光速一般的变化,让杨太后也不禁咋舌、恍如在梦中。 扯远了,咱们接着来说泰昌十一年的事。 泰昌十一年五月,刑部尚书刘之凤奏陈:天下囚徒皆五年一审录,而高墙内宗室罪犯,长期不予审讯,请对高墙罪同于天下四徒例。朱慈燐同日允准。 五月底,以御赐进士身份进入户部任职的徐烨在朝会上奏陈说为了方便对外贸易,提出铸造银币以及金币。杨太后和朱慈燐两位认为徐烨的提议十分的好,便让六部官员畅所欲言,讨论银币以及金币的重量以及含金银量的比例。 户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施凤来首先出列道:“蓬莱港、月港等最近开放的港口都曾陆陆续续的收到过欧洲各国自铸的金银币,户部官员曾称重量,每枚金银币重量虽不少、但却含有杂质,比不得户部铸造金银元宝。依臣之见,不如每枚金银币就铸造一两的额度,金银含量与原来不变。” 听了户部尚书之言,现任户部主事的徐烨却有不同的意见。只听他出列这么说道。“施大人此言,微臣认为不妥。外国金银币都是以圆为单位,其重量与我大明五钱金银元宝相当,但含金银量就万万比不上我大明的一两金银元宝。因此就算要铸造金银币方便贸易,其重量、金银含量也应与欧洲各国的金银币保持一至。”他妈真要照施凤来的说法推出金银贸易币,准会亏死、从而让赚取差价的外国商人乐死。 杨太后也觉得施凤来这老糊涂说了一个馊主意,因此示意朱慈燐就按照徐烨所说的那么办,下旨命令户部铸造与欧洲各国重要、含金银量一样的金银贸易币。再者,为了和国际‘接轨’杨太后下懿旨铸造出来的金银贸易币,大小等同欧洲各国的金银币,并改原来‘一钱、二钱,五钱、一两’的称呼为,一分、二分,五分,一元。 “至于百姓们铜钱,等金银币铸造出来,按照1000文、三元银币的比例兑换吧。” 这时候一两黄金可兑换10两白银,十两白银可兑换十惯铜钱,一贯铜钱等于1000文。按时一千文只能兑换一元银币的,但由于此次准备铸造的金银币含量与欧洲各国持平、并不怎么样,为了避免百姓吃亏,杨太后才说出了一千文换三元银币的话。 毕竟金银币发行后,银币必然成为百姓们主流流通货币。而金币,估计只有对外贸易能够大面积的使用,所以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例保持不变。与一两黄金兑换十两白银一样,十枚一元银币依然只能兑换一枚一元金币。 圣旨下发后,户部并没有急着铸造金银币,而是等着礼部设计大明金银币的图案形状!对于这件事,礼部官员采取很积极的态度,加班加点忙了三天,共设计了一百多种金银币样式、画于纸上、一起呈上供大明帝国的决策者朱慈燐以及杨太后挑选。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o(* ̄︶ ̄*)o ☆、第一百一十五章 对于这种事儿, 朱慈燐一向是不耐烦的, 因此他悠闲的在一旁品茗,看杨太后一副一副的仔细挑选。 杨太后挑选得及其认真,她将一百多中金银币样式都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再对比一遍,挑出自己看得比较顺眼的图纸出来。 “三郎,觉得哪一张合适?” “母后决定就好,儿臣没有任何异议。”朱慈燐吃了一口茶水,及其懒散的说道。 这兔崽子…… 杨太后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的疼,这混蛋儿子可真是与众不同啊。难得开口骂他,杨太后再次低头将选出来的图纸扫了一遍,突然脑子灵光一闪道。 “不如金银币正面铸上五爪龙环抱一元字样, 背面日月为中、牡丹国花环绕如何!” 朱慈燐脑补了一下按照杨太后所说的金银币样式, 觉得甚好,便点头道。“就按照母后所说的样式来铸造。”说着, 朱慈燐招来一位小太监,将杨太后所说的金银币样式复述一遍。小太监用心记住后,便去礼部办公地点走了一遭, 命令礼部官员就按照杨太后所说的金银币样式画成样图, 送到户部进行铸造。 礼部官员大部分的文学水平都很不错, 小太监走了后不久,一会儿的功夫就将样图画了出来。等墨迹干透,礼部尚书就捧着画好的金银币样图、亲自到户部走了一遭。 得到金银币样图的户部官员带领工匠们加班加点,终于赶在七月之前, 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