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_第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节 (第4/5页)

次辞让,最终依旧维持大将军的官位不变。此时此刻,曹髦胸中的怒火临近爆发,他性格中缺乏忍耐这项能力,他觉得自己成了司马昭手中的玩物。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司马昭根本无意戏耍曹髦。戏耍,这对司马昭而言是一种奢侈,他继承了司马懿和司马师的性格特点,所走的每一步均目的明确——下赢这盘棋。

    ??翌年,荆州都督王昶去世。这位被司马懿一手提携的实力派重臣,在死的头一年官拜司空。不过,王昶和司马懿、王淩当年的境遇类似,他没有被召回朝廷,一直到死都在荆州,除了因为他对司马家族的忠心,更因为他强大到难以撼动的实力。前文曾经讲到过,王昶和王淩俱属于太原王氏家族。东汉末年,王允刺杀董卓后即被董卓余党谋害,致使太原王氏遭受重大打击,魏朝时,王淩这一支被司马懿诛灭,而王昶这一支系则光大了家族。到了西晋时代,太原王氏成了天下首屈一指的望族,后面还会讲到很多关于王昶子孙的故事。

    ??王昶死后荆州都督空缺,这对司马昭而言是个绝好的机会,他重新调整了魏国各主要战区的统帅人选。

    ??长江以北的荆州进一步划分为南北两部分,王基任荆州北部都督,州泰任荆州南部都督;石苞任扬州都督;钟毓任徐州都督;陈骞任豫州都督。除此之外,还有堂弟司马望(司马孚的次子)仍担任雍凉都督,邓艾任陇右都督(在司马望辖区的雍州西部,专门负责抵御蜀国入侵)。

    ??三年后,王基,这个为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立下旷世奇功的名将去世。清代乾隆年间,王基的墓碑在洛阳破土而出,碑文采用隶书撰写(正是魏国初代名臣钟繇发明的笔法),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块碑文至今仍流传于世,人称“王基断碑”。最奇妙的是,碑文竟不刻写墓主名讳,实在是刻碑史上空前绝后的特例。为什么会这样?

    ??在《宋书·礼志》中给出了答案:公元205年,曹操考虑到世间饱受战乱之苦,为提倡节俭薄葬遂立法禁止刻碑。公元257年,司马昭的幕僚王伦去世,其兄王俊想为弟弟立碑,却因禁碑令未遂。公元278年,晋武帝司马炎想过要废止禁碑令被记录在史书中。直到一百多年后,南朝史学家裴松之再次上疏请求废止禁碑令。由此可知,曹操在战乱时代立下的禁碑令居然一直延续了两百余年。在这两百余年中,私立墓碑者大有人在,然而王基墓碑却非私立,他因功勋卓著被朝廷特别赐予刻碑立传的殊荣,不过考虑禁碑令犹在,便采取这样一个折中权变的办法——不刻王基名讳。

    ??遥想魏国初建的年代,曹仁包揽荆州、豫州、扬州三州都督,曹仁死后,曹休任扬州都督,夏侯尚任荆州都督,曹真任中央军统帅兼雍凉都督,魏国前线的军权完全囊括在宗室重臣手中。而到了公元259年,魏国前线的两三个军区不断细化,几个大军区最高统帅也全部换成了司马家族的嫡系亲信。

    ??随着司马昭的权力愈加稳固,他心里那个谋朝篡位的百分比也愈加接近安全值。可是,他也意识到,性格嚣张强硬的魏帝曹髦已经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块绊脚石。在这场博弈中,司马昭的对手是天下人心,曹髦,毫无资格做他的对手,仅是一个随时可以弹飞的棋子。

    ??宗氏之恨

    ??回到淮南之战的这一年,让我们看一下吴国的局势,大将军孙惨败;重臣朱异被杀;全氏家族遭受重创;吴帝孙亮开始追究孙鲁育的死因,这一串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终于要做个了断了。

    ??这个时候,孙正率败军悻悻地返回吴都建邺,一路上,他接二连三受到吴帝孙亮的责难——“为什么一败涂地!为什么要擅杀重臣朱异!”

    ??孙明白了,在他远离朝廷的这段时间,孙亮已经成功地将权力揽在了手里。他陷入被动,回到建邺后便称病不上朝,也不觐见孙亮。那么,在这种局面下孙如何控制朝政呢?他让四个弟弟分别执掌京都各禁军营,完全凭借兵势震慑皇室和朝廷。

    ??孙亮虽然亲政,却在孙的武力监控下,他越来越忍不了孙。

    ??近来,孙亮频频向孙鲁班发难:“为什么要诬陷朱公主(孙鲁育)?”

    ??“陛下息怒,此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