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古今小说(全6册)_解差与犯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解差与犯妇 (第3/9页)

头,衙门里上下都招呼得到,本班捕快、地方保甲,更是唯命是从。王世九可以想法子,让王朝有只到了郯城,就可以回如皋复命。
  “这个命怎么复?犯人没有解到地头儿,没有批文,我怎么去见马大老爷?”
  “你不要急,自然有法子。”张书办说,“到了郯城,你要看世九,他会替你找客栈住下。到第二天,你叫许秀才娘子装病。等一报上去,会派官媒来看。过几天,你报犯妇病殁,郯城县给你出公事,你不就可以回来了吗?”
  这个主意骤想极妙,细想一想,却有许多不妥之处。“犯妇中途病殁,要验尸的。”他问,“那时候怎么办?”
  “世九自有办法,有刚死的叫花婆,把她的尸首弄来,一样冒充得过去。”
  “那么,许秀才娘子呢?”
  “喏,好处就在这里!要事先说好。她本人用不着再充军到关外,除了不能再回如皋以外,她愿意住哪里就住哪里。我想,”张书办说,“她一定愿意嫁人。”
  王朝有通盘考虑一下说:“事情倒好像可以做,不过要许秀才娘子自己愿意。”
  “是啊,要她自己愿意,而且还要她自己愿意出钱。”
  “要多少?”
  “世九那里送他五百两。你我有肉吃肉、有汤喝汤,利益均沾,每人弄二百五十两。一共拿她一千两银子好了。”
  “好!”王朝有说,“等我好好想它一想。”
  想到近午时分,还是委决不下。回家吃饭,在餐桌上,翠花问道:“尚阳堡的情形,打听了没有?”
  “打听不到。不过,张书办教了我一条计策……”
  等他讲完,翠花问说:“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我觉得这话很难向人家开口。”
  “开口倒不难,就怕人家问你一句:做这件事有多少把握?”
  “谁晓得呢?我又不认识那个什么王世九。”
  “这样,话还谈得下去。”翠花又问,“这件事如果闹出来,是什么罪名?”
  “那还用说,当然是死罪。”
  “我再问你,一千两银子当中,你拿多少?”
  “二百五十两。”
  “你的性命只值二百五十两银子?”翠花冷笑,“也只有你这种‘二百五’才去相信他的话,你不想想,事情闹出来,不但世九白赔了性命,害得许秀才娘子也不得了!这种法也可以犯?”
  “说得对!”王朝有懼然动容,“我们还是照原来的主意,我去打听尚阳堡的情形。”
  “不必你去了!我已经打听过。”翠花说道,“旗下人在关外圈了许多地,只怕没有人去替他们开垦。我们到了那里,领块地下来,只要苦四个月就好了。”
  “怎么?”王朝有大感诧异,“只要苦四个月?”
  “对!一年只要苦四个月。那里天气冷,三月以前,地还是冻的。八月以后下霜,也不用到田里去了。只要四、五、六、七辛苦四个月,地里土厚,用不着施肥,就是丰收。”
  “有这么好的事?我们决定到关外去开垦。不过,这里怎么办?”
  “家当然不要了。”
  “我是说,公事要有交代。”王朝有说,“我们在名册上都有个名义上的保人的,不回来缴差,追起保来,岂不害人?”
  翠花想了一下说:“那容易!先留封信在这里,到五六个月以后,托人递张公事,说你在尚阳堡生病好了。”
  “报病要由尚阳堡来公事。”
  “这你不必管。马大老爷认为不对,自然会动公事到尚阳堡去问。一来一往,要年把工夫,那时候我们已经安家落户了,还怕想不出应付的办法?”
  王朝有深深点头,想了一下问:“许秀才娘子在哪里,你去谈,还是我去谈?”
  “我们一起去。”
  许秀才娘子娘家姓吴,是如皋东乡的首富,号称“吴大户”。现在当家的“吴大户”,是许秀才娘子的长兄。花了很大一笔钱,将他妹妹保释在家,所以王朝有夫妇直接上吴大户家去拜访。
  吴家上代做官,吴大户本身跟他妹夫一样,是名秀才。家里的气派,跟缙绅人家一样。门房通报进去,吴大户听说解差的妻子亦随夫同来,便知有体己话好说,急忙告知妻子与妹妹,好生接待。
  于是翠花被延入上房,王朝有则由吴大户在花厅接待。他们夫妇是说好了的,翠花要等丈夫与吴大户谈得有了结果,方可说明来意,所以在上房中跟吴家姑嫂俩只是问候。许秀才娘子知道,此去要靠她丈夫一路照应,因而强打精神,用心周旋。吴太太却以心境不佳,只道她是来打秋风的,所以词气之间,冷冷地不大搭理。
  谈了有顿把饭的辰光,有个丫头来向吴太太说:“老爷有请。”吴太太随即走了,临去都不向客人告个罪说声“少陪”。
  谁知前倨后恭,一回来大不相同,进门便说:“妹妹,你快起来!”说着,走了过去,跟许秀才娘子并排站在一起,方又说道:“妹妹!你给王大嫂磕头,拜谢王大嫂救你母子四个人的命。”
  许秀才娘子愕然不知所答,但看长嫂已跪了下去,便也依样照办。翠花猝不及防,只好赶紧避开。“折煞我了!快请起来!”说着,她亲手去扶吴太太。
  吴太太就势搀着她的手,向许秀才娘子招一招手,一起进入毗连起居间的卧室,闭门密谈。
  “妹妹!王大嫂真正是女中丈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